耐力比能力更重要,拼到终点的人才是最后的赢家马云在湖畔大学开学典礼上说“小公司的成败在于你聘请什么样的人,大公司的成败在于你开除什么样的人。大公司里有很多老白兔,不干活,并且慢慢会传染更多的人。”这句话一出,各位中年职场人士不禁出了一场冷汗,连忙反省自己是不是已经成为“老白兔”。老白兔是指职场经验丰富,但是早已经失去拼劲,只会得过且过的人。他们虽然能力强,但没耐力,最终像龟兔赛跑里面的兔子一样,逐步被乌龟反超。每只老白兔,也曾斗志满满,他们初入职场时,也曾经迫切地想抓住每一次机会,做好每一项任务。但随着时间流逝,“老白兔”们失去了耐力,开始偷奸耍滑,遇到有困难的工作就开始挑三拣四,逐步成为了“老油条”。马伊琍曾在微博中写到:“人终其一生,比的是永恒的耐力和终身学习的渴望,而非一时的爆发力”。太多人初入职场的时候,敢拼敢干,给公司带来了一股股新鲜血液。没出几年,那朝气蓬勃的少年就消失的无影无踪,有工作能拖就拖,有问题能逃避就逃避,也许他们想过继续拼搏,但因为耐力不够,迟迟无法前行。江河日下,他们迎来了中年危机,只得一边指责职场对中年人不友好,一边心力憔悴又毫无起色,就这样度过了平平凡凡的一生。所以大部分的职场人开头都很精彩,中间都很平庸,结局都很惨淡。职场就是这样,没能力的人做不了事,没耐力的人成不了事,耐力比能力更重要,拼到终点的人,才是最后的赢家。职场不相信眼泪,下半场我们拼的是耐力同样是中年女明星,有的人依旧风生水起,有的人只能吐槽自己戏路变小,不得不“装嫩”维持少女人设,甚至还有的明星干脆放飞自我,任由身材变样。章子怡11岁开始就去文化宫学习舞蹈,从那时她就显示了非同一般的耐力,小伙伴们都去休息了,她坚持练舞,甚至晚上一边睡觉,一边压腿。这种耐力,在以后愈发明显。拍摄《卧虎藏龙》时,章子怡和杨紫琼拿着剑对打,章子怡的指甲被打飞了,二话不说把手埋在雪里,不流血了继续拍;在《十面埋伏》中,为了表现出唯美的舞蹈效果,她的左腿一直悬吊在威压上,一场戏下来,整条筋都废掉;因为拍戏,留下一身伤痛的她,也曾想过不再拍武打戏,但是当出演《一代宗师》的机会出现时,她又选择了从头开始。三十多岁的章子怡,筋骨柔韧度大大下降,为了拍好“宫二”,章子怡又一次挑战了自己耐力,她从童子功开始拉筋,痛了整整三年,一点点磨炼自己的身体、动作、演技。最终章子怡凭借这部戏,打破了记录,拿了整整12个影后。娱乐圈里从来不缺机会和美貌,但是无论竞争多么激烈,总有章子怡这样的人始终保持耐力,她们不惧怕时间流逝、容颜衰老,她们演什么像什么,演什么红什么。别人都在抱怨中年危机,无戏可演。其实,哪有什么中年危机,这个世界属于有耐力的人。一时的努力也许会让你备受称赞,但是有耐力的人,会一直站在舞台中央,永不落幕。职场从不相信眼泪,我们人生的后半场,拼的是耐力。三个方法,有效提高耐力,不做职场“老白兔”方法一:用“极简主义”,减少精力损耗极简主义本来是一种生活态度,主张极力追求简单,拒绝多余的物品。而工作上的极简主义,那就是把我们的日常事项流程化,减少精力损耗。你可能注意到,乔布斯一直都穿黑色高领毛衣和牛仔裤,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总爱穿深灰色的卫衣,这样做仅仅是为了提高辨识度,增强个人品牌么?不,他们早已经有了鲜明的个人品牌。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减少选择机会,降低精力损耗。无论是CEO,还是普通人,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选择,大到企业的合作伙伴、成长规划,小到穿什么衣服,吃什么样的午餐,都是选择,而选择就意味着权衡、比较、精力消耗。把日常事项流程化,我们就可以有效减少精力损耗,例如穿同一类型的衣服,这样每天不用动脑子去搭配;把出差携带物品清单列出来,这样一有任务就减少大约2个小时的物品整理时间;随时在本子上登记待办事项,减少记忆负荷。如此种种,你的外在看起来也许会单一、乏味、机械化,但是内在却生机勃勃,精力满满。而充沛的精力,是保持耐力的底气。方法二:逆用“鸟笼效应”,善立职场目标鸟笼效应由哈佛教授詹姆斯提出,主要是指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,继续添加更多与之相关而自己不需要的东西。例如,别人突然送给你一个鸟笼,你把空荡荡的鸟笼放在家里,越看越别扭,久而久之,自己会忍不住买只鸟放到鸟笼里。我们怎么才能用好“鸟笼效应”呢?那就是可以主动给自己做个“鸟笼”!例如你本来从事对外贸易行业,可惜英语不行,你又沉不下心来学习,这时可以在办公桌上放一本英语单词。来来往往的同事看到你的“鸟笼”,也就是这本单词书后会问“打算学英语啊?”你为了配上这本单词书,为了和同事们的询问相符,自然会开始努力学英语。学会设置自己的“鸟笼”,说出目标吧,这不丢人。目标实现不了变成Flag才丢人。目标就犹如马拉松赛场上的一个个路标,它们在征程上默默给你指明方向,带着你跑完一段又一段征程,直到赢取人生奖牌。方法三:慎用物质奖励,谨防“过度辩护效应”人的行为通常由两种动机构成,分别是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。内在动机是出于自己的意愿、乐趣,外在动机是外界的惩罚、奖励。无论内在动机还是外在动机,都能激励人做出某种行为。“过度辩护效应”是指,如果一个人过度强调外在动机,就会降低内在动机。例如,完成工作的成就感是内在动机,现金奖励是外部动机。现在很多大公司不发现金奖励,只发股票红利,就是为了有意识地保持员工奋斗的习惯,防止因为过度物质奖励,降低了员工完成工作的成就感。但是现实工作中,太多员工都有“犒劳”自己的习惯了。例如:加班到深夜,给自己买点好吃的,完成业绩了就奖励自己一只心仪很久的口红。短期来看物质奖励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疲惫,让人重整旗鼓再出发,但是从长期来看,这种行为只会降低我们的动机。确实职场实苦,我们需要一点点甜,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“苦”才是常态,这点点微不足道的甜,只会让你感觉“苦”越来越苦。一次次的奖励,会把你的工作热情转化成对物质、对安逸生活的向往。就这样工作逐步变成束缚,你只能依靠外部动机给自己打一针又一针的强心剂,撑着你在职场上努力一段时间,再努力一段时间。减少外部动机,走出过度辩护效应,能够帮你永葆内部动机,内部动机才是一个人充满耐力,持续奋斗的关键。黑格尔说“心无旁骛,专心于职业的追求,就会忘掉很多烦恼,找到许多努力过程中的快乐,默默耕耘的人其实是最智慧的人”。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zl/pgzl/7608.html |